新民晚报:扎根西部,为百姓服务——“小马哥”用坚守诠释青年责任

2018-05-30662


她,不为利。西部志愿者岗位上三年,住过茅草房,拿着相当于别人三分之一工资的志愿者补贴,却时常会买东西送给当地穷困儿童。她,不为名。勤勤恳恳工作,连续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,或许这对于她留任当地工作帮助不大,哪怕如此,她尽心尽力,尽职尽责。

  她用自己的力量,开辟了当地电子商务平台的先河,她用自己的爱心,改变着许多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。她叫马世华,beat365官方网站商学院电子商务系2014届毕业生,2014届西部计划志愿者。

  学校校训成为工作格言

  马世华至今仍能够回忆起入学那天,她和母亲一进校门看到校训石刻字,仰视着看似比教学楼还高的雷锋像时,心中受到的冲击和震动。“妈妈,你快看,我的学校怎么样!竖的不是伟人像,而是雷锋像,校训也有人情味!”浸润在这所“追求”有些特别的学校,她在参加完校内一次西部志愿者宣讲后,便萌生了“我也要做这样的志愿者”的念头。

2014年5月,即将毕业的马世华,在学校公告栏看到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正在招募,她放弃了实习单位——天天果园电子商务公司在沪工作的挽留,义无反顾地选择到西部去,完成她入学长久以来的夙愿。然而,“落差”是马世华来到志愿者服务地绥阳第一种感受。最初,她连个“遮风挡雨”的像样住所都没有。

  马世华家在贵州贵阳,原本她认为贵阳、绥阳同处西部,差异应该不大。当她看到住所时,还是暗暗吃了一惊。她住了一年多的房子,是当地农村常见的茅草屋。木板构成墙壁,茅草瓦片遮盖房顶,遇到刮风下雨,屋内也是小雨滴答。于是,她找村民借了薄膜,覆在天花板上,解决了漏水问题。她还乐观地说“当地农民们还没有想到这样做,我这样弄完就解决漏雨问题,突然觉得自己还挺能干的。”

  老乡心中的热心“小马哥”

来到绥阳担任志愿者工作后,马世华成了大家眼中的多面手。首先是茅垭镇办公室文员,随后是洋川镇西街社区微笑小屋负责人,而现在则是绥阳团县委一名工作人员。不管在哪里,大家都唤这位相貌酷似男孩、爽朗热情、干练担当的小姑娘一声“小马”或“小马哥”。

最初,她在茅垭镇党政办是负责收发文件的。这个工作看似简单,却繁琐重要,一做就是一年多。一年以来,她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多次组织该镇青年志愿服务活动。她会在春节邀请镇里的书法老师以及书法爱好者“迎新春送春联”。她组织、倡导镇里的机关干部开展爱心帮扶困难儿童留守儿童捐赠活动,镇上的店铺老板们也纷纷拿来自己店里适合孩子们的用品,镇水利站站长个人就捐赠了50套儿童保暖内衣,她则和镇团委书记用捐赠款购买书包、运动鞋、文具等,送给该镇和平村红旗小学的困难儿童留守儿童。爱心活动不久后,她又和镇里一名年轻干部一起,寻找企业捐赠物资帮扶该镇困难儿童。不负众望,她们找来了遵义一汽大众千汇汽车公司,该企业捐赠了上万元的物资并亲自派车送往茅垭镇中坪小学。两次暖童心助学捐赠活动共帮助280余名困境儿童;下乡看望空巢老人10余名,一对一辅导留守儿童8名。

2015年她决定再续签一年。茅垭镇争创国家级卫生乡镇,虽然工作繁杂琐碎,但她还是积极主动地争取锻炼自己的机会,她放弃休息,主动参与该镇创卫工作,走街串巷,实地拍摄修桥铺路照片,埋头码字,撰写申报工作稿件内容。她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,每天穿梭在街头四面八方,搜集第一手的资料,及时向领导反映问题并积极配合创卫工作,周末她仍然坚守岗位,不敢有一点马虎。街坊们说,经常看见她一个人拿着相机、本子和笔在背街小巷穿梭,镇上一小卖部老板何大哥说:“小马是个很勤奋又聪明的姑娘,在街上都能看见她工作的样子,特别认真。”

马世华的认真态度得到领导和同事以及乡亲们的认可,在该镇政府年终大会上,她获得该镇“最佳民生奖”荣誉。

“四点半课堂”里倾注爱心

马世华的热心也收获了老乡们的真心。她在团县委工作后,老乡们对她念念不忘。“我们小马又回来了,怎么也不打招呼啊!”“我们大家约着来看你,真舍不得你走啊!”在校期间,马世华有“中央空调”之称,同学当时觉得她温暖贴心,便送了她这么一个绰号。她也将她的这份“暖气”输送到了洋川镇西街社区。这也是她最喜欢、最难忘的工作——微笑小屋负责人。

2015年是精彩的一年。这一年10月底,镇里的创卫工作基本完善,道路的平坦,路边的绿化,背街小巷的干净清新,得到了街坊乡亲们的赞美。此时的马世华并没有松懈,而是觉得应该继续锻炼自己,于是她向团县委提出申请,希望能换一个环境继续提升自己。11月初,她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——洋川镇西街社区微笑小屋,活泼开朗的她很快和社区的同事融入在一起,并熟悉微笑小屋的工作。在她的推动下,微笑小屋的建设越来越好,现在的微笑小屋有独立教室、绿色网吧、图书阅览室、爱心厨房。

微笑小屋有个“四点半课堂”。在团县委的帮助下,马世华向附近的小学发放了微笑小屋“四点半学校”的简介和招生宣传,现在微笑小屋的“四点半”学校有了小学生8名。马世华和在这里学习的孩子都收获了很多快乐。

这里有不少留守儿童,马世华就在孩子们四点半下课后,准时在小屋守着,教他们家庭作业、检查功课,也陪他们下棋、折纸。家长们说,小马每天都换着方法陪伴学生,直到学生家长下班来接孩子;周末学生找她帮忙辅导作业,她也是热情不减,认真陪伴着学生们。因为她的亲切,学生都很喜欢她。2016年1月,在团县委的帮助下,她组织镇里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冬日送温暖、帮扶困难儿童留守儿童以及孤寡老人,给他们送去水果、书包、文具等物资和关爱。

刘庆杰是她在“四点半课堂”认识的一个孩子,由于父母离异外出,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,面对生人,他十分羞涩,在马世华面前他却倍感依赖。马世华对这个孩子也是格外照顾。一次家庭走访后,她下决心要照管这孩子。

那天,马世华来到刘庆杰家里,孩子低头吃着水煮白豆腐和辣椒水。“你吃得饱吗?”她问孩子。孩子点点头。马世华有些心疼,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没有半点荤腥怎么行?后来,她得知刘庆杰因为父母离异外出,家里的开支都是奶奶捡瓶子、卖废纸、织毛线鞋子、编制竹筐攒出来的,能吃上东西已经很不错了。她对孩子的奶奶说:“虽然我没有多少工资,但是只要他有需要,我会尽力帮忙!”以后,她每次看望孩子,便会买些东西给他。实际上,拿着志愿者补贴的她,每个月收入仅为当地普通职工收入的三分之一。

为了让“四点半课堂”的孩子们更好成长,她还开辟“爱心食堂”,亲自下厨煮面,放些肉末鸡蛋,为放学后饥饿的孩子提供一顿暖心加餐。她也像“小家长”一样,操心孩子的成绩和教育。当刘庆杰调皮不听奶奶的话时,她对他说:“奶奶对你好,你要好好读书,以后赚钱孝敬她!如果你考试100分,我有奖励!”孩子原来一直徘徊在60分到70分,在马世华的帮助下,刘庆杰在不久前满分120分考试中,获得了110多分的好成绩。

开辟当地电子商务先河

来到洋川镇西街社区后,马世华更是用自己的专业开辟了当地电子商务购物的智慧服务先河。

她刚到洋川镇时,当地淘宝网店、电子商务并没有普及。社区书记知道她的大学专业后,征询了她的建议,便向镇里申请将镇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安置在西街社区。项目之初,由于当地电子商务模式刚刚起步,很多当地老乡不知如何操作网上购物,也对银行卡绑定网上支付有所顾忌。所以,马世华以便民服务店的方式免费为大家提供服务。她会记录乡镇村民的购物清单,然后负责帮忙网上采购。快递只到县城,她还要将所有东西从县城带回捎给乡镇村民。后来,比起乡镇五天赶一次集,大家渐渐地接受了快捷便利的网上购物形式。

如今,当地政府也相当重视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,县电子商务中心主任也常会与马世华沟通一些电子商务的问题,至今已举办两届绥阳县电商节。甚至,县里很多小超市,已开启了电子商务模式。

同时,她利用闲余时间帮助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比如,洋川镇电子商务中心的运营、社区资料整理、社区党建、社区远程教育、社区“两学一做”等工作,平时还帮助社区的街坊邻居在网上购物,并很耐心地教会他们网络购物的流程和方法。她不怕麻烦、耐心地帮助别人,得到了邻居们的赞扬。她说:“我们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,志愿者的时间很短,尽己所能,为身边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,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。”

绥阳成为她第二个家

在岗三年以来,马世华已经把绥阳当做自己的第二个家。高薪的诱惑、对家人的亏欠、未来的不确定性,都没能浇灭她做志愿者的热情。

她有过对家人亏欠的内疚。“贵阳离绥阳三个小时的车程,本来想周末也能照顾父母,但是因为工作忙,一般难得回去一次。”因为父亲腿脚不方便,母亲患有慢性支气管炎(哮喘),姐姐远嫁,作为小女儿,马世华不能照顾家人,觉得很是内疚。每次回家,她也养成了只有踏上归向之路时才打电话告知母亲的习惯。“之前好多次提前打电话告诉母亲,最后因为工作忙却无法成行。怕她失望就出发了再打。”然而,看见女儿努力与成绩后,她父亲深有感触地说了让马世华释然的话:“不管你在哪里工作,希望你继续为人民服务!”

面对高薪工作的诱惑,她曾有过一丝犹豫。大学毕业时,她与同届朋友曾有一个约定。相同起点的两个人,走不同的路。当时,朋友劝说她放弃去西部,两人一起参加JAVA和C++培训,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。马世华却铁了心要去做西部志愿者。三年后,马世华依然拿着每月2000元的生活补贴,朋友工资已经达到了2万多。即便如此,她也没有忘掉这个约定。马世华刚听到这个数值后,内心曾泛起一阵波澜,但很快平复,甚至朋友也说:“我非常羡慕你能有这样的经历,你是我的榜样!”

她还有着不确定的未来。马世华在岗期间的努力,为她赢得了最佳民生奖、十佳志愿者、优秀志愿者等荣誉,西部志愿者政策以及连续三年都是优秀的志愿者,按政策可以转成事业编制。但是她所在的服务地没有类似先例,很有可能我三年志愿者到期了,她就不能留任工作了……但是,马世华并不是为了这些而守好每一班岗,做好每一件事。因为“做志愿者工作,我不曾后悔!我希望为别人做事情,看到他们因我开心,就觉得获得了回报。”

她作为西部志愿者,用切身言行诠释了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者服务精神,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母校“感恩、回报、爱心、责任”的嘱托和寄望,用青春的汗水谱写了人生的价值。


报道链接:http://xmwb.xinmin.cn/campus/html/2018-05/30/content_5_1.htm


热点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