沪建桥院教〔2024〕6号
各二级学院、部门:
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,“三位一体”统筹推进教育、科技、人才工作,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,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,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,为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,教育部定于2024年4月至10月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。我校根据教育部办赛精神,由教务处、学生处、校团委、科研处、创新创业学院等组成本届校赛组委会,定于2024年5-6月举办校级竞赛,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大赛主题
我敢闯,我会创
二、总体目标
更中国、更国际、更教育、更全面、更创新、更协同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,聚焦“五育”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,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,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,打造共建共享、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盛会,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。
--更中国。更深层次、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,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,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。
--更国际。深化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,汇聚全球知名高校、企业和创业者,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,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力。
--更教育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、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,弘扬劳动精神,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,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。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,强调跨学科学习、问题解决技能、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表达。
--更全面。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,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基础教育、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,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。
--更创新。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,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,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,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内容涉及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多个层面,参赛团队可以重点考虑:产业升级、社会政策改革、可持续发展、区域均衡发展。
--更协同。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,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,推动形成开放大学、开放产业、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,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,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、共同合作、互相包容、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。
三、主要任务
以赛促教,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强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,深入推进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,引领各类学校人才培养范式深刻变革,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和质量标准,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
以赛促学,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。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,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,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,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,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,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。
以赛促创,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。把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,推动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融合,促进教育链、人才链与产业链、创新链有机衔接,以创新引领创业、以创业带动就业,推动形成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新局面。
四、校内选拔赛主体赛道
高教主赛道、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赛道和职教赛道
五、参赛要求
(一)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,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,培育新产品、新服务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促进制造业、农业、卫生、能源、环保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人工智能、数字技术与教育、医疗、交通、金融、消费生活、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(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)。
(二)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。不得含有任何违反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。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。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,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。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、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,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、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,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。
(三)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,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,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。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。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,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。
(四)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。允许跨校组建团队,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,不多于15人(含团队负责人),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。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 岁(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)。
不同赛道、不同组别的参赛人员要求,请见附件1、附件2和附件 3。
(五)各二级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,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。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、知识产权、财务状况、运营、荣誉奖项等方面。
六、赛程安排
(一)参赛报名
参赛报名时间为2024年5月至6月。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(网址:https://cy.ncss.cn)进行报名,在“资料下载”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。相关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”或“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”。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,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。
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4年5月15日。
(二)时间安排
1.6月11日前,各学院完成系统报名和校赛推荐项目选拔(前10%的项目),提交参赛项目汇总表(附件4)、校赛推荐项目汇总表(附件5)和校赛推荐项目资料(策划书(PDF版)+路演PPT(PDF版)+项目视频(可选)+其他佐证资料(可选))。
附件4和附件5的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,纸质版需学院盖章,交至创新创业学院办公室(教育学院楼122)。
校赛推荐项目资料以学院为单位提交,项目命名要求:序号(排序)—项目名称—项目负责人姓名),发送至联系人邮箱。
2.6月16日前,学校将聘请专家组进行第一轮网评,约40%的校赛推荐项目晋级第二轮的现场答辩环节。
复活环节:第一轮网评未通过项目,如想继续参赛,可由指导老师向创新创业学院提出复活申请,并进行项目答辩,由专家差额评审,通过后可参加第二轮现场答辩环节。时间截止晋级名单公布后的2天内。
3.6月22日前,学校邀请专家对晋级第二轮的项目进行答辩评审,评选出一、二、三等奖,并颁发荣誉证书。对于优秀项目,学校将邀请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,择优参加市赛评选。
市赛推荐绿色通道:各学院在完成报名基数的基础上,每增加60个项目,额外奖励1个市赛推荐名额,由学院推荐,每个学院不超过5项。时间截止校赛获奖名单公布后的2天内。此项内容不涉及职业技术学院。
4.各二级学院参赛名额分配
报名基数:即报名最低数量,以系统报名为准。
分配原则:按照各学院人数等比例分配。
序号 | 学院 | 报名基数 | 高教主赛道 | 红旅赛道 | 职教赛道 |
1 | 国际教育学院 | 170 | 130 | 10 | 30 |
2 | 国际设计学院 | 10 | 10 | 0 | 0 |
3 | 机电学院 | 200 | 180 | 20 | 0 |
4 | 健康管理学院 | 150 | 110 | 10 | 30 |
5 | 教育学院 | 90 | 85 | 5 | 0 |
6 | 商学院 | 550 | 520 | 30 | 0 |
7 | 外国语学院 | 220 | 210 | 10 | 0 |
8 | 新闻传播学院 | 300 | 270 | 30 | 0 |
9 | 信息技术学院 | 300 | 290 | 10 | 0 |
10 | 艺术设计学院 | 250 | 230 | 20 | 0 |
11 | 珠宝学院 | 120 | 110 | 10 | 0 |
12 | 职业技术学院 | 500 | 0 | 0 | 500 |
七、联系方式
校赛组委会联系人:创新创业学院姚瑶
联系电话:58137004
电子邮箱:21120@gench.edu.cn
附件:附件1: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高教主赛道方案.docx
附件2: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活动方案.docx
附件3: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2024)职教赛道方案.docx
beat365官方网站
2024年5月9日